「精油像一座圖書館,
芳療化學教你看懂分類與索引 —
選對類型,效果才真正到位。」
 
曾經有位學員來找我,他說感冒快好了,
但咳嗽卻持續一週都沒有好轉─
他試過尤加利、香桃木、羅文莎葉、綠花白千層⋯⋯
都是大家熟知的「呼吸道精油」,卻全然無效。
 
我問他:「你現在是乾咳還是有痰?」
他說,是乾咳,一說話就咳、氣管也覺得乾癢。
這就是重點。
 
那些富含1.8桉油素的精油,適合濕咳、痰多時用,
但乾咳,反而需要酯類─
像薰衣草、羅馬洋甘菊、苦橙葉,
這些成分就像給呼吸道披上一層圍巾,
溫柔安撫脆弱的末梢。
 
學會分類,
你就能在症狀與成分之間,找到對的對應關係。
芳療化學,不是背結構、記比例,
而是看懂:什麼狀況該選哪一類?怎麼搭會更好?
 
🌿課堂裡,我們也會解答這些常見疑問──
- 皮膚過敏只能用貴桑桑的德國洋甘菊嗎?
- 婦科保養一定要用玫瑰?有其他替代精油嗎?
- 為什麼澳洲尤加利和檸檬尤加利精油名稱類似,但效果不一樣?
 
這堂芳療化學入門課,帶你一步步建立屬於自己的選油邏輯地圖。
適合剛入門的你,也適合想升級為有邏輯配方師的你。